风水的全部实质,在于讲“气”
古人的天命观、哲学观、人生观都提出了气的概念。“天地合气,万物自生。”(东汉王充:《论衡》)“太虚不能无气,气不能不聚为万物。”(北宋张载:《正蒙》)甚至生命也是气的一种结果,“人之生,气之聚也。聚则为生,散则为死。”(庄子:《知北游》北宋大儒程颐的弟子问:“上古人多寿,后世不及古,何也?莫是气否?”程颐答复:“气便是命也。”(《二程遗书》)所以,后来人们形容生命枯竭是
“气数已尽”。
古人认为人体中有气的通道,而且分阴、阳二气运行,二气和五行相合形成五气,构成人体小宇宙,与大宇宙呼应。因此,人体之气,能感应外界,亦能受外界感应。感应是一个重要的现象,至今有许多现象还有待科学去认识,例如,对四维空间某一呼唤的感受,对人间事物某一结果的预知,等等。风水中有“地绑灵“的说法,就是说亡灵下葬之地,碰到了死气、呆气、污浊之气,亡灵的痛苦、不安,传递给了亲人,亲人此时也会坐卧不宁,就要想法另择佳地了。
中国古有《葬经》,已失传,到了东晋郭璞著《葬书》,明确指出:“五气行乎地中,发而生乎万物”。“葬者乘生气也。”生气就正式成了风水的核心。“气乘风而行,界水而止。”所以。生气的学问和经术被称为“风水”。郭璞又说:“全气之地,当葬其止。”风水师的任务,就是全力找出气机停止和蓄积的这一个“全气之地”。此外,木火土金水五气在大自然中表现为六气。“若夫乘天地之正,而御六气之辩。”(庄子:《逍遥游》)“六气,曰阴、阳、风、雨、晦、明也。”(《左传》)六气不顺,医学上说“六淫”。气有生冷之气,有亲善之气,有沆瀣之气,有清明之气,因此有“喜气”与“恶气”之分,在风水上就叫做“生气”与“死气”。唐朝高僧一行提出磁偏角理论后,推动了风水学的发展,一行因此也成为江西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。磁偏角的发现,丰富了磁场、磁力的研究,并推动了对地磁与人类关系的探讨。风水大师们认为,一个地方的山青水秀,风景如画,不是随便来的;一个人的气字轩昂、姿容绝代,也不是随便发生的,都和“生气”有关系。古时要“择吉日”,就是因为生气在流转,每个月气位不同,风水师要用罗盘,就是要找出地磁力最大之处,称为“气区”,用罗盘调整地磁力与人的关系到最佳程度。为了寻找气,人们观山测地,品水尝土,无所不用其极。
从远古的认识到后世的发展,风水学说中出现了合乎科学理论。其中,“藏风聚气”就是最重要的一个说法。风不能“藏”,则气要散失;气不能“聚”,则无论阴宅、阳宅,不能为吉地。风水中大略有阴阳、无行、八卦、干支这四部分理论体系,但都离不开“藏风聚气”。《葬书》提出五山(童山、断山、石山、过山、独山)不葬,是因为这五种山没有风与水的垂顾,伤了气的行止;土高水深草茂林密之地,“贵若千乘,富如万金”,就是因为风可蓄而气可旺。宋朝大儒朱熹及二程强调葬法,二程甚至提出“葬法五患”,也是强调了“藏风聚气”的重要。
天龙山就正是一处“藏风聚气”的宝地。
站在天龙山顶上向东看,有三条山脉亘卧于山谷之中,就象一个“川”字,天龙山位在居中一条山脉。山谷成了巨大的“糟”,万马归糟,非常壮大的气势,也是非常壮大的藏风之地。万马归糟在风水上是藏风之形。
天龙山昂首奔腾,骤然而立,渊停峙岳,睥睨群山。“高山大岭正行之际,故然回头气聚,内中必有真龙结穴。”(《地理捷要》)说明了天龙山是聚气之山。天龙山山体左右环抱,外高内低。左右环抱是“龙包虎,出文武。”(《风水论》)外高内低是太师椅,既藏风、又蓄气。“外高内低如掌心,时师认错压胸襟。老人得占此形穴,富贵成家万余春。”(《人坟断》)因为,凹处无恶风,风成了和风、缓风、养生之风,所以在天龙山开发中此处建立“藏风亭”。
说明天龙山藏风聚气是另一个重要依据是秀水(修文河)。秀水在山前的盘旋回复,让气机在谷地中形成大的鼓荡与流动,来水浩荡,去水收蓄,收着则气止,气止就成了风水师要全力寻找的“全气之地”了。古人说,只要看见“九曲九弯回复回,下手便寻水口”。(明朝·徐试可辑《地理天机会·雪心贼》),因为来水九曲,是有眷顾之情,顾我欲留。“砂要有情意,有意则奠贵。水要有湾曲,湾曲大发富。”(宋朝·蔡牧堂:《发薇论·择地十要》)“水口是什么?是出水之地,如要有山重重交锁,形如葫芦,有收束,就有最好的水口。天龙山秀水去处,两山夹峙,正是收蓄之形。
天龙山的巨大价值正在一步步展现。作为负阴抱阳的灵山,藏风聚气的宝地,公司精心打造,进行体现风水价值的陵园建设,进行体现人文价值的文化旅游开发,以及进行体现生态价值的景观保护建设。
|